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09

知识与教育

知识与教育(1) 知识与教育(2) 知识与教育(3) 知识与教育(4) 知识与教育(5) 知识与教育(6) 知识与教育(7) 知识与教育(8) 知识与教育(9) 知识与教育(10) 六七之间

Posted in 目录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10)

<针对黑圣人的评论>> 斋主言之有理,这学理工之人,一般比较容易不太"理性化",因为客 > 观与实在是理工们的追求,所以能够经常地把站在自身之外来观察外在> 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比较容易参透"五蕴皆空"。但是对于非理工的> 其他绝大多数人来说,要作到只"理性"而不"理性化"就非常之难。> 但学理工之人,却往往不能理解"唯心"的东西,不明白"人心"在人> 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人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完> 全是来自内心,来自内心的"理性化",所以,理工们总是企图用"理> 性"的办法去"证明"其理工世界观的"正确性",所以就很难说服绝> 大多数人的"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教育的"理性化"作用同学习"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理工农医"没有太大关系。当理工的老师将牛顿的"理性"将学生"化"了的时候,学生是不是还能提出"为什么"? "理性化"的过程天天在街头巷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曾经一个公司的总裁说:"我们就要做到如果你不用某某(<填空>)技术,你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死抗客"(臭鼬)"。在市场上,通俗地说"理性化"就是洗脑。让人不假思索地投身某个"洪流"中去,从而还感到优越的幸福感,最好要产生依赖性。这不,前些天又在匣子里听专家说维他命D的无穷好处。 "理性化"的结果使得成员有着较强的同一性,人本身目的性消失,增强的是手段性。也就是孔子说的"器"。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的安定需要成员的高度"理性化"。国家的强大也需要成员的高度"理性化"。普鲁士开始强制全民教育,造就了强大的德意志。任何一个疆土的"国家主义"兴起,都需要"理性化"国民。国家是你的,你是国家的。你那神圣的一票(或者是国王代表臣民行使的旨意)将决定国家的前途,当然也是你个人的前途(但是,是间接地)。大到宗教,国家,小到传销,黑帮,盗窃团伙。目的如何,运作方式如何,"理性化"是共同特征。 该吃吃,该喝喝,别像"不食周栗"那哥俩老愤青那样找死。如果你没有被"理性化",本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继续完成你的那个"值得保卫"的目的。 –Bg 7/12/20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9)

前面说的世界上的大牛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国",孔子的"复礼", 康德的"目的王国",柏拉图的"理想国"。 之所以有理想国,就是因为现实不够理想。理想国需要理想的个体,结果大牛们都把眼睛盯上了教育。理论上想得挺好,教育人人成为君子,则天下大同矣。可是实际上,大牛实行了半天教育,结果很失望。以至于孔子给学生写不出推荐信。孟老夫子更绝,说:"人的毛病就是总想给别人当老师。"彻底鄙视那些"万能老师"。老孟认为,世界上最SB的事情就是自己教自己儿子。出力不讨好,而且行不通。到了杜威的年代,人终于慢慢明白了,有些东西是可以教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以教的。 可教的的东西是可"言传"的,不可教的东西甚至是不可"意会"的。可教的东西是一些规律,可重复的知识。不可教的东西就是个人内心广袤的世界。一个是"外观"(显),一个是"内观"(密)。 那些规律,可重复的知识,潜在之下就是它的机械性的。(这是人的认知方式的使然) 曾几何时,当人类的生产力使得人类的温饱不需要人类终日劳作的时候,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曾经兴奋不已,全民教育之下,人人"优"则学,岂不个个君子,代代盛世。 全民教育的结果,提高了人类的普遍知识水平。教育(试图)把所有人都拉到了某一个"大纲"的水平(美国"没有孩子掉队"的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等同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人们对知识的熟练,能提供了操作能力。这也是工业化所需求的。 黑教主说过:世界上有"理性"的人,和"理性化"的人。大肉斋主说过:世界上两种人,一类不正经,一类假正经。 全民教育造就了一大批"理性化"的人,思维方式的规范,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很多事情变得想当然的,几乎就是天赋,人们渐渐失去了问"为什么"的动力和能力。人们在稳定的社会之中,熟练地操作着各种知识,生产和消费着生活资源。 "理性化"中的"理性"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理性"的人哪里来的。就是一些"不正经"的人创造了理性,用来"教化"众人。托尔斯泰笔下的马车夫都知道"反耶稣的人杀人放火偷窃,然后他们制定法律,说不须杀人,不许放火,不许偷窃。" 而普及的全民教育,使得"理性""化"起来更容易。罗素说"而现在当局能够指令农民弟子在学校里应该学习什么东西,在一代之间可以使务农者的思想变个样。这点在俄国已经做到了(1945年)"。 作为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拒绝被"理性化",保持朴素自觉的自我"理性"。如果知识将"理性"扼杀得干干净净,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够可悲的。 学习过程中,除了知识之外,另一个通过学习"可获得"的就是杜威所谓的"性情"。 作为教育学家,杜威很明确,传授"可获得"的东西。这也是他实用主义哲学的结果。而古代的大牛们,总是确试图传授那些"不可获得"的东西。所以孔子仰天长叹,失望不已。 知识与教育(10) –BG 7/12/20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8)

孔子和康德,东方,西方的君子,以及教育的无能为力。 孔子,大学问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周游列国。康德,大学问家。弟子甚少,贤者全无,毕生未曾出城。 两人相隔两千余年。 孔老说,"君子不器"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孔子说,"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康德说,"这个意志要使自己行为准则成为普遍可行的规律, 那他就必须不受任何自己利益的影响。" 孔子给了结论。康德洋洋洒洒逻辑论证了几大章,冗长,严格,枯燥。结果是及其的类似。 康德接着说:前人寻找道德原则之失败是只看到人的义务之约束,没有看到自己制定的规律的约束。这是意志自律原则。义务只有必要性,而自律是目的性。 康德一再用"有理性者"为主语。例如"每一个有理性者,自身就是目的"(不注:君子不器)。"每一个有理性者,必然要凭他的行为准则把自己看成普遍规律的立法者,并用这个标准去评判他自己和行为。"(不注:吾日三省吾身)。 康德这里的"有理性者",近似于东方所谓的君子,也近似于西方后来的知识分子。 这个论证过程中,康德没有象孔子那样开口闭口的"小人"。大概"有理性者"之外的人就类似于东方的"小人"。但是这一章最后说:"至于超经验的综合的实践命题,如何可能?它为什么是必要的?这些问题不是道德形体系而上学所要解决的,我们从来没有肯定这个命题是真的,更不曾企图证明它是真的。我们只是证明,通过常识道德的展示,我们发现了意志的自律,自律是道德的基础,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为道德是真实的,不仅仅是幻想而已,他就必定认可这个意志自律的原则。为此我们必须对实践理性这个能力本身进行批判。"(他的下一章就是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这里说,君子和小人,道不同不相谋。"经验的综合的实践命题"(小人之道)跟"有理性者"的道德体系(君子之道)是无从相容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为道德是真实的",意味着存在另一种人。 孔子"有教无类"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从小人到君子是如何转化的。弟子中该是"米缸"的依然是米缸。而康德更绝,对于某些人,干脆就别来套这道德体系。"小人之道"用"君子之道"根本说不通。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这里,康德说的"每一个有理性者,必然要凭他的行为准则把自己看成普遍规律的立法者,"。说每一个有理性者,都是不同的,个性的。东方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君子和而不同"?东方大牛没说。 康德说: 我们如果把有理性者相互间的差异,和他们各人目的的差异,一齐抽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剩下的目的的整体,并依赖这些个目的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系统,(不注:东方所谓的"求同存异"),每一个有理性者,自身就是一个目的,并为自己提出个人的目标。从上述原则,我们便推导出"目的王国"的概念。 每个有理性者,都把自己同他人都当作目的看待,而不只是手段看待(不注:东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西方的"平等")。这样,通过一个共同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有理性者的有秩序系统。这就是一个"王国",而这种规律,在于划清了每个有理性者彼此之间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我们叫这个系统为"目的王国"。 这样,道德就不外是一个行动,和使"目的王国"得以建立的规律(不注:东方的"礼")。这规律,必定属于有理性者的本性,来自有理性者自己的意志。(不注:内在的,密性的) –引用毕 东方的"和而不同"一个结论。要让西方连篇累牍的推导才能说明如何形成。由逻辑性,从而实现可操作性。 这里我已经注了东方的近似对应。这里康德强调了道德这个东西的意志性,自律性。而东方的"礼"似乎更如同康得所说的的"经验化"的外在义务性和手段性。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拿什么省?这也是主观的。内观性的。 同孔老一样康德也没有指出如何将"另一种人"变成"有理性者"。 按黑教主的分类法是,"理性"的人,和"理性化"的人。 教育能够实现“理性”的目的吗?东西方圣人都没有说。估计是个千古难题。 逆向倒是成立,通常看到的是,教育能够将"理性"的人变成"理性化"的人。 知识与教育(9) –Bg 7/2/2008 >> 逆向倒是成立,通常看到的是,教育能够将"理性"的人变成"理性化"的人。> 似乎正向是千古难题,而防止逆向发生是可操作的。 一个成功的教育就是防止或降低这个–将"理性"的人变成" 理性化"的人–的发生率。 康德洋洋洒洒了半天,却料不到,许多年之后,这个"消灭理性的人"式的教育流程却正是从德国开始的。 –BG 7/2/20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7)

跳出教育学,退一步,问一句: 为什么要培养"性情中人"。 好问题! 从一个稳定的社会本身需求来说,答案是“不需要”。稳定的社会运转,需要的是象机器一样的协调重复。而人的那些性情行为的存在,破坏了简单的操作。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稳定社会存在吗?答案也是否定的。社会的各种因素消长,各种需求的增减。都会使得社会失去稳定。而性情的存在,促进了改变。 如何消灭不稳定因素?制定标准。规范流程。制定游戏规则。消灭差异。这是工业界的手段。教育界,也是类似,规范,认证,加强技能教育。一旦降低了"性情"这个"机能",纵你再有"知识"也成不了"分子"。实际上这些规范和技能,确实造就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没有门槛,全民教育,会产生全民知识分子吗?这是一百多年前牛人的乌托邦想法。当生产力提高,人类不须要终日的劳作就能温饱,大家都过上贵族的生活,全民教育之下,岂不人人君子,个个淑女?结果满不是那么回事。像琐罗说的现代文明改善了我们的居处,却未能同样改善我们自己。While civilization has been improving our houses, it has not equally improved the men who are to inhabit them. Intellect是一个生活方式,是心境,是性情。而现在人总把它弄成一个社会阶层,通过证书,文凭,地位,身价而获得,结果成了唬人的大旗,谋生的手段。 既然是生活方式,这份性情就融汇于每日的生活中,直至终点。类似于学佛,问道,修身,齐家。原本就是东西方的君子之道。 知识与教育(8)   –bg 6/18/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6)

接着 前面有些不清楚的地方。理工一下更清楚。 一个人,有一些天赋,有一些知识,加上性情。 这些是静态属性attributes。还有动态行为"行动"ACTION。 class 人 {   天赋;  知识;  性情;   操作 普通行为(){     组合知识,组合劳动。     输出指定的产品。对社会贡献,添砖加瓦。 }   创造 性情行动(){   。。。。 } } 普通行为的输出是"操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机械性的。可预测,可计划。不会出类拔萃,指点江山。也不会大逆不道,乱臣贼子。 性情是一个特殊的属征,是一个"机能"。它的有无决定了对象的动态特征。它的存在激活对象的性情行动。 它类似于。 创造 性情行动(){  假如不存在"性情"{        返回 空; }  复杂的性情相关的行为。(前面已经描述过) } 而这里"复杂的性情相关的行为",是依赖于对象的其他特征。如果这个对象的其他特征很弱,这个对象也没有什么作为。 例如,一个中学生,去指挥一场战役,或者运行一个公司。不管他的性情有多强多完美,但是他的其他的特征(军事知识,商业知识)的缺乏使之性情无法发挥为相关的行为。 下面是一个抽象的性情行为脱颖而出的模型。解释上面说的"复杂的性情相关的行为"的发生。注意这里用的"脱颖而出"(emerge) 1)一般的倾向,由固定的和发展中的信仰构成。2)特殊的倾向,与情形相关的倾向。或者称为动机。3)对情形的敏感和察觉。4)行动所需要的,预先获得的能力,技能。和知识。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5)

折腾半天干吗呢?再回头切一次题。学术问题谈多了, 细节之下很同意忘记初衷。 这里研究的的教育(即在杜威的层次)是不同于培训。狭义的培训就是教你如何干什么,教会了你就能合格执证上岗。对社会有贡献,自己有口饭吃。文凭说白了也是一个"证"。广义一点,任何"具体"的"教育",都是培训层次。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工,金融,华尔街,对冲,还是C++,3G,操作NMR,调CISCO路由,调机站,钻油井,分析沙样等等。 而这里谈的教育,是埋藏在这些具体"培训"中的共同的东西。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情。这个性情未必就是发大财,豪宅大船。但是能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得能力(特别是天赋层次的能力)不至于埋没。 如果一定将培训称为教育,则这个杜威的层次就是"元教育"。 上面"性情"是静态特征。 性情,通俗地说就类似于习惯。(二者不同很细微,在心理学个层次)。当具备性情的人,融入各种社会环境(无论是商场,战场,学术,职场,危险,荣耀,平淡,刺激。。。。),都会有一些共同的反应。如果按杜威的理论就是"反射性思维"。判断,欲望,态度三元素(如果按这本书的作者的理论(基本就是他老师Perkins的理论)就是四种行为)。而这种"反射性思维"就造成了在这个环境中,这个具备性情的人能够最大运用他的能力。 他可能客观上不是最有能力的,但是他的性情反应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了他的能力。从而出色。这里"能力"。可以替代为兵力,资金,资源,智商,天赋等等。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名言,著名战例,用人法则,俗语民谚来说类似的道理。 再将这个模型返回到"具体"的"教育"中(培训型)。"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而一个班级中会有高分低能,也有因小聪明失大,有刻苦努力,也有事半功倍等等各类人等。 到此为止就基本回答了前面的IQ问题。 再回到杜威对性情的定义。  But we need a word to express the kind of human activit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prior activity and in that sense acquired; which contains within itself a certain order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4)

前面似乎有点跑题。现在点明一下。讨论"性情" 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消灭从"能力"到"行动"之间的间隙。这就达到了最大化的发掘出一个人的能力,有天赋不至于埋没。 前面说了,智能的三个思维方式,五个思维习惯,推出了几个特征如好奇,开放,探求,怀疑等等。而这些词之前都可以加上THE DISPOSITION TO BE XXXX。就是好奇的性情,探求的性情, 等等。不严格的说就是好奇的习惯,探求的习惯,怀疑的习惯,自省的习惯,等等。这些性情融入了一个个(动态的)社会情形之中,就会产生如下反应。称为"性情行为的四个方面"。 觉察(AWARENESS)。可以是发现新的机会,或者发现错误,可以是判断自己的处境,等等。抽象来说是对这个情景,环境的"觉察"。这个行为是许多性情的综合反应,例如开放的性情,就能接收各种想法,发现各种可能。然后是怀疑性情,挑战自己的假设。然后是战略地思考,等等。但这个"觉察"行为不是自动的,必须是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行为。 动机(motivation)。觉察了机会,是不是要行动?动机有多么强烈?很多因素影响着动机。因为对一个机会采取行动是需要时间,能量和资源。发现了机会,有了行动的方案,有多大动机(意愿)来完成行动?注意是完成,而不是采取。最近我看了一些战争的回顾,发现国军抗战正面战场的一个个"会战"都是"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紫霞仙子般的结局。 倾向(inclination)。动机往往是欲望(desire)和意愿(will)的结合。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在引入倾向作为对觉察的初始反应。随着觉察程度的增加,才是与情形相关的行动驱使–动机。 能力(ability)。这是性情行为最后一个单元。有觉察,有动机,有了动作,但没有能力,会死的很惨。这是常识。然而,这是一个互动过程,如果没有能力,你的察觉和动机就不会这样的强烈。如果有充分发展了的能力,你会更加能够发现机会。在后面说的杜威模型里"能力"和"察觉"作为一个–知识 性情行为(dispositional behavior )就是这四个方面的结合。 这个模型是从杜威模型发展出来。我觉得杜威模型更加朴素易懂一些。 杜威没有正式建立过模型,但是他论述过反射性思维。反射性思维有三个性情元素:知识,欲望,态度。他的知识是觉察,认知某些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施行这些行为的方法和技能。他的欲望包括了初始的倾向和完成行为的决心。他的态度有三个:开放的思想。全身心的兴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知识,欲望,态度的结合就是杜威的"反射性思维"–全面考虑的性情。 折腾半天,说白了就是:会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就是能力,愿望,判断。 有能力,有愿望,判断失误–强奸犯。有能力,没愿望,无论如何–同性恋。没能力,有愿望,            –茶馆里的庞太监。没能力,没愿望,无论如何–洗了睡。 还是大肉派的模型清楚明了。   知识与教育(5) –BG 6/15/20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3)

从理工再回到文科。 回到文科,再说一下杜威。前面说了,杜威作为一个哲学家让人很不服气。确实他是一个半路出家。他对美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贡献不亚于哲学。也是因为他是我们胡适博士的老师,哲学家胡博士的老师那一定是哲学家。在中国人的眼里杜威的哲学名气大大大于心理学和教育学。 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由詹姆斯提出后正式成学派是1894年。杜威和安吉尔(Angell)到芝加哥大学以后,在那里他们建立了实验学校,实践机能主义心理学。十年之后他跳槽哥伦比亚,从此专心搞教育和哲学。这本书里引用的是他1933年的论述。 前面看到,Intellectural Character(暂且译为"知识特征")其实是"能力"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性格,一种态度,从而影响着人每天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下面是智能作为特征的词汇 好奇,开放思想,决断,系统性,不轻信,明智,探寻,战略,勤奋,公平,熟虑,谨慎。 综合这些特征而形成一个人的"性情"(disposition),这是一个很难挑选的词。杜威选了十年。(1922-1933)。这不是一个"习惯",习惯往往是不假思索的。而"性情"是智能的。这个东西是这样定义的: But we need a word to express the kind of human activity which isinfluenced by prior activity and in that sense acquired; whichcontains within itself a certain ordering or systematization of minorelement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知识与教育(2)

其实"理工"一下就很容易理解。 不是很久以前,那时一个编程语言的方法是struct/function。用一个struct作为容器装东西。struct可以是存任意多的数据,有很多的知识。但除了当字纸篓子之外他自己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所有的功能都是由function来实现。struct当function的参数,就是当御用工具。 就像上次竹人博上说他听的一个讲座,一教授,说了一家观点,然后又说了另一家观点,然后有介绍两个观点的斗争。最后也没说出自己是个什么观点。弄了半天跟他一点事儿没有。这就是struct类型的知识分子。 后来,人家给这个编程语言增加了两个加号。说你这个struct容器不仅要能装东西,而且要能够自己有行动,自己要能够思考,能够给其他的物件提供服务。这个物体的功能就不是简单的字纸篓子了,而是功能实体。这就是对象Object。一个对象除了有知识之外,还有自己处理知识的能力并输出思考后的新知识。 这就是C和C++的大肉历史。 知识与教育(3) –BG 6/15/0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