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昨日艺术

别介意,不忘记 封坛。

  别介意,不忘记   –封坛 十多年前,1989年7月28-30日,全美学自联第一届会议在芝加哥举行。那个会议主席台上的讲坛前面有一个醒目精美的会徽。   这个会徽就是Tad帮助制作的。当时,时间非常紧,大概离开幕也就一两天时间。从前,谁都没有制作过专业的招牌,谁都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作坊来制作。如果现从黄页上找,作坊的水平信誉如何?交货时间又如何?作坊需要的样本的格式又是怎样的?如果不是文件,又需要多少前期工作?这些know how的问题是一大堆头疼的事情。当时我一下就想到了Tad,图形设计的专家。当时我们能给Tad的也就是一个复印的小纸片,只有巴掌大。我们向Tad提出了我们的需要的尺寸,交货时间。Tad叼着烟,看了一眼,说了句"没问题"。第二天,Tad给了个地址,让我们取货。我记得是在Addison路上。在此之后,一切出奇地顺利。取货时候我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付过了。 再次见到Tad的时候我问他多少钱,他只说了一句"别介意"(forget about it)。我知道他的脾气,从此我就不再提了。这事估计Tad也早就忘了。艺术家是不记挂这些俗事的。 他说别介意,但是我却不能忘记。一张小纸片,从扫描,净化,修正,一直到送到作坊里去放样制作。当时是1989年,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一套非常昂贵设备和非常熟练的操作。这些麻烦事在专业人士手里也不是简单的,更不用说涉及到第三方的费用。不论Tad说得多轻描淡写,我相信他是认真对待的,用对待艺术那样的认真。我一直非常感激他的帮助。 不介意,但不能忘记。 –BG 10/30/07 于北安大肉斋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故人故事

  十多年前的一天,外面天气还挺冷的,地上残存着雪。我坐在瑾家的落地窗前阅读。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瑾(Jean)是个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经常给我她烤的葡萄干面包。她烤葡萄干面包的方式很奇特,是用空罐头盒子烤。烤完了倒出来,圆圆的一个个,很整齐。每天我切一段当早饭吃。瑾有着丰富的烤糕点的经验。年纪大的人只要善于琢磨和总结,总是有一些绝招。尽管有些是非常简单的常识。例如,她做糕点的面粉都是要现筛的。因为面粉放在口袋里经过运送,被压的瓷瓷实实的。直接来用,做出的糕点总是不喧。那种口感出不来。而把面粉用小筛子筛一道,面粉又恢复了松散的特性。现在我家做精细的糕点也是先筛面。另外这个用罐头盒子烤面包的绝招也是独特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别人这么干。这个绝招真是很好。第一,充分利用了废旧物资,汤罐头铁罐总是要扔的,何不废物利用一次。第二,考出来的面包非常便于携带,如果还在罐子里,根本不怕挤压。出门劳动,带午餐,这是最好不过的。一般的面包就没有这个优势。这些生活小常识绝对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智慧结晶。瑾非常down to earth。对普通人的生活(包括我们穷学生)非常了解。在美国,如果是含着银勺子长大的,对有些东西,没有自己经历过,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瑾家兄弟姐妹八人(有的资料是说11人,可能包括夭折的)。她好像是八个孩子的老大(不确定)。那是一个乌克兰移民家庭,而祖上又是从波兰移民到乌克兰的。她父亲据记载是小贩,在芝加哥拉车沿街买菜。她父亲去世很早,作为大孩子的她很早就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瑾缀学工作,打字当秘书,养家糊口。他们家八个小孩里面,只有最小的一个上完了高中,毕了业。后来这个最小的男孩就成了美国的最高法院法官(1962-1965)亚瑟.戈德堡。亚瑟.戈德堡的回忆,一定会感激他的兄弟姐妹。关于亚瑟.戈德堡的所有文章都会提到他兄弟姐妹对他的支持。 我见过亚瑟.戈德堡一次,是一次圣诞聚会。老头腰板挺得很直,说话声音很大,底气很足。也许是律师的职业习惯。后来他就心脏病去世了。那次在瑾的家,我阅读的就是美国对戈德堡的评价。这份东西是要进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也就是类似于咱国的"盖棺论定,高度评价"。在定稿之前,家人如果有意见可以提出来。那时瑾刚从华盛顿回来不久,她去参加亚瑟.戈德堡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安葬仪式。老太太讲了安葬仪式的隆重,庄严。还给我看一摞照片,专业记者照的。 亚瑟.戈德堡1908年生,1926年进入西北大学,1929年获B.S.J,1930年获J.S.D学位。 毕业后,他一直活跃在工人运动的领域。从一开始就代表劳动人民打官司(Labor Law)。后来成为产联(CIO)和钢铁工人协会的首席法律顾问。再后来劳联产联(AFL-CIO)合并之后,他就代表劳联产联的法律事物。1961年肯尼迪执政,任命他为劳工部长。1962年被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并被认可。从1962到1965他坐在最高法院的条凳上,参与判决了当时的案子。 下面一段历史八卦故事很多。事实上就是,1965年戈德堡从最高法院辞职。之后,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968年卸任联合国大使。他为什么辞最高法院的职?朋友都一般认为是约翰逊总统LBJ让他上当。约翰逊要安插自己的朋友进最高法院。但是,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终身制,如果他不愿意辞职,谁都没办法。但他为什么要辞职?在他自己的"口头历史"里面这是他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也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从一般人看来,他太傻了。在他辞职之后,约翰逊私下有一个说法,就是戈德堡感觉最高法院太无聊了。戈德堡的“口头历史”反驳了这个说法。他在最高法院很繁忙,也很有成就。根本不存在无聊的问题。但是,当时美国在越南脱不开身,而且越陷越深。约翰逊说:只有你才能让美国通过谈判摆脱困境。戈德堡是著名的谈判专家,代表工会谈过很多次判。出于对国家的责任,为了减少美国年轻人的死亡,他辞去了最高法官的职位,出任了联合国大使。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在那么一个情况下,他在联合国是注定无所作为的。戈德堡的"口头历史"说了那么一件事,就是在他辞职前,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要求增兵。戈德堡跟约翰逊说,"你要增兵,你就见不到我的辞呈。"至少那一次增兵没有被批准。在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回忆录中,至少提到过戈德堡三次。国防部长和联合国大使,当时俩人很明显的不同目的。一个要打,一个要和。不过,后来麦克纳马拉写回忆录的时候对越战的反思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现在。 我相信戈德堡自己说的,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放弃个人的利益。老头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干了世人认为是最傻的事情–辞去终身制的最高法官。他认为自己能拯救美国,他试了,他败了。相比于美国为此付出了十年的战争代价,他个人失去的又算什么呢?为了理想而生活,正是快乐人生。 这是差不多是我最后一次吃到瑾烤的甜饼。不久我就离开了埃文斯顿。 离开后几年,我听到第一个熟悉的人去世的消息就是关于瑾的。也是,老太太九十多了,无疾善终。"她是死在自己的床上",另一个朋友羡慕地说。 –BG 10/30/07 其他资料: http://www.harvardsquarelibrary.org/cfs/arthur_goldberg.php http://lib.radford.edu/Archives/collections/goldberg.htm http://www.arlingtoncemetery.net/goldberg.htm http://www.jfklibrary.org/Historical+Resources/Biographies+and+Profiles/Profiles/Arthur+Goldberg.htm http://www.supremecourthistory.org/04_library/subs_volumes/04_c18_i.html http://www.encyclopedia.com/doc/1G1-19517765.html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834033,00.html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拍卖牛画

    说到拍卖,目录上的一些牛人牛画的估价也不高。能成交到什么价钱那就是看竞拍的火热程度了 让想起回国见过的一些艺术家,个个赛梵高,人人和氏壁,家家生不逢时,位位龙游浅水。画标的都是天价。大有"十年不开张,开张管十年"的"电子一条街"精神。报纸上一看又是谁谁谁在香港拍出几千万,越是这样就越不忿,这价还要标得高些才能接轨。 道生一,才能有三生万物。一点轨迹都没有,凭什么就能让人接受天价。尽管从艺术上欣赏是多样性的,不可否认艺术家的劳动值钱,但是比尔.盖瓷儿的"比尔"也是当年办公室睡睡袋睡出来的。看人家范曾,范大师,当年七块钱一幅画照样卖。脸儿熟了,万儿八千的人家就使劲的往上出价。后来,觉得当年画卖便宜了,脸上挂不住了,干脆声明那些全是假画。翻手云,覆手雨,全看你怎么玩儿。八卦,八卦。 这是我猎了的几张图片。 这是克里斯蒂的拍卖目录。牛人指出港人译为“嘉士德”。      Andy Warhol的作品,著名的变脸毛主席像。这张是红脸关公。这四张里毛像最高,估价29000美刀。不要命的往上哄抬。   Andy Warhol著名的的汤罐头。Cheddar Cheese 最贵,估价一万二美刀。其他都是几千。在杂货店也就块把钱。   Andy Warhol的梦露 右边的贵,2万4美子。左边的几千。谁愿意多出多少都行。     达利的,右下角的不是。左上角的一万多。其他几千。   达利的。左上角不是。一万二。     Paul Cesar Helleu 九千多。   同上 4300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的490000。难怪这张当封面。这里说得价钱都是一个范围。我取的是上限。这幅是300000到490000。   同上   米洛,左边的八万八。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周氏兄弟

这次回芝加哥见到一本大画册。厚厚的一本,赫然大名印着“周氏兄弟”。 看了一眼,原来这周氏兄弟在芝加哥三十五街上又盘下来一个仓库作为艺术中心,工作室,画廊。还成立了一个周氏兄弟艺术基金会,运作支持艺术事业。这个大书就是介绍周氏兄弟的三十年作品。 看见35街我立马就想起桥头堡区(Bridgeport)。桥头堡区曾经是著名的"前线"阵地。强悍的意大利族裔的人紧紧守住35街的桥头堡,阻止着非洲族裔的北侵,保护着后面其他族裔的安全(包括23街的中国城)。在那之前,上个世纪初,五十,四十几街的各个族裔(波兰,立陶宛等)或节节败退,或逃之夭夭,南城迅速非洲化。当时意大利族裔有多强悍,看看Al Capon的光辉事迹就知道了。那时号称50几街的非洲族裔过了35街就一定会挨一顿暴打。几许腥风,几场血雨,拉锯枪战之后。造就了桥头堡的威名。那年,闹民权运动,金牧师和杰克逊牧师,要游行借道35街,老达利市长(现在达利市长的爹,桥头堡的老住户)说事情太大,恐怕警察维持不了安全(就是不想淌浑水,他是意大利裔)。州里派了国民卫队荷枪实弹夹着非洲裔兄弟走过。都市传奇,都市传奇而已。时过境迁,现在那里成了艺术区了。 我看了一下"白藕"(BIO),周氏兄弟俩人现在也满五张奔六张去了。在欧洲(主要是德国)浪迹了许久,然后落户在芝加哥。 由于没有时间,我没能拜访周氏画廊,只看了看画册。 翻了一遍,印象就是原始的那种岩画,壁画的风格,变化不大。不太抽象,但远不形象。人形,牛像,隐隐约约,加上几条线条。土灰色的主流色调,出土文物的感觉。倒是显得特古老,但我觉得挺压抑的。我觉得还是杨柳青年画或户县农民画透着喜庆。 这是几张盗链,各人自己感觉吧。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镇民介绍说镇口民主墙有食客北岛的大字报。原来周氏兄弟还特有孟尝君的风格。 读了一下,原来他们还真是深受古代岩画的影响。 <文摘>1980年2月,周氏兄弟在自己家乡找到新的源泉。花山壁画蔓延四百余里,横跨四个县,最大的有两百多米高,一百多米宽,一千三百个原始图形。他们乘竹筏沿河漂流,搭竹梯攀登峭壁。在竹筏或河滩上夜宿,捕鱼摘野菜喝烧酒。数天工夫,画满了几十个速写本。这些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壮族人壁画,沉向他们的意识深处,甚至潜入梦中。</文摘> –BG 10/26/07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画家奥嘎斯丁如是说

    这是“人物”杂志对他的采访。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专业艺术家的?A:小时候,只是觉得画画很容易。我父亲也很支持我的这个爱好。那时,我从没有痴迷于绘画。在University of Iberoamericano 学了三年政治学之后,我决定离开政治去发现那迷人的艺术世界。 Q:你有过什么绘画训练。A:我没有正式训练。我只是在学院观察"大师"和听听讲座。 Q:是什么激发你的"墨西哥系列"的灵感A:是从前面"美国系列"的影响。在美国创作时,我在娱乐场所流连,捕捉那些场景和姿势,在头脑中定格成一个个喝酒,跳舞和欢笑的素材。有些人物的肖像,我是从杂志报纸和互联网上得到素材。      Q:你对墨西哥社交生活持什么样的观点。A:自从离开美国之后,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的那里的社交生活,这对我的创作造成了一些困难。墨西哥缺少很多社交生活,指那种广泛的社交生活。所以我们要在我们国家消除贫穷。 Q:在墨西哥的社交生活里,什么东西能激发你的灵感。例如那些预展酒会,开幕式夜晚等等。A:有时候很可怜,尽管那样,有一些场景还是很爽和很激发灵感。 Q:你是不是发现精英艺术家很排他。A:我是完完全全的包容。 Q:墨西哥的社会各界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反映。A:各方面的反映都有。从感到很伤害到感到很美化的都有。所有这些反映取决于各人的敏感度和安全感。 Q:你会不会在今后某个时候考虑创作一些反映政治生活的作品?A:我不知道。假如我要做,我会将变形技巧使用到极限。 Q:那文化生活呢?作家,雕塑家,诗人,歌星,作家等等A:我已经画了一些形象。例如Elena Poniatowska, Carlos Monsivais和红衣主教 Norberto Rivera Q:如何表述你的风格A:表现主义加上流行风格。 Q:你对"建墙"有什么看法(不光注:指美墨边界建墙)A:荒谬绝伦 Q:你以后将如何发展。A:我的美国系列就算完成了,因为我被"递解"了。我会继续完成墨西哥系列,然后是欧洲系列。 杂志的评论:他在他的国家是先知,他的作品被普遍认为是大胆,幽默,辛辣。尽管他希望对他的"递解"案件有一个公正的结果。今天,他证明了在艺术上是没有国界的。   –BG 10/26/07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画家奥嘎斯丁

    我跟这幅油画的作者奥嘎斯丁三年前吃过一顿饭。他具有典型的西班牙裔人的热情奔放,很健谈。他是墨西哥人,最近在欧洲非常成功。在西班牙和巴黎都有个人画展。今年二月的"风格"杂志和六月的"人物”杂志都有介绍他和他作品的文章。    "风格"杂志     “人物”杂志   他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他应该算是墨西哥的望族。在愤青时代,1996年他在墨西哥什么政府机构门前绝食五天,争取社会公平。2001年,福克斯总统上台之后,并没有实现他竞选的承诺,奥嘎斯丁在什么政府机构的墙上喷了"福克斯是个大骗子"的标语。警察把他抓了起来,但又拿他没什么办法。结果就是政府让一个基金会,给他一笔奖学金,把他打发到美国来了。一开始他在纽约呆了半年,然后就到了芝加哥。 在美国期间,他创作了"美国系列"。他认为他的风格是"通俗和表现"(pop and expressionist)。 大概在2005年,他回墨西哥,持合法签证时再次入境是被美国拒绝。说他可能是"罪犯"(might be a criminal) 。 在创作方面,这几年,他创作了"墨西哥系列"。最近他在构思创作"欧洲系列"。 这几年,他也一直不断地抗争,通过律师状告美国国土安全部。为了讨个说法,留个清白。据说,现在案子的状况是拒绝听证。这里面有大人物的影子。福克斯下台之后也没有转机。 下面是他的一些作品。 他的作品特色非常明显。夸张人的表情特征,有点类似纽约街头的人像漫画,但没有那么夸张。丰富的色彩,有着墨西哥的温暖。线条不够柔和,有表现主义的特征。  这是他画的西班牙王子和公主(也就是国王的儿媳妇)。据说公主很喜欢这幅画,但是王子很恼火。   这是“人物”杂志介绍文章的首页,用他的名字作标题。   介绍文章,那一对眼睛的插入,表现了画家的观察力。   插图。   采访的文字。   这是“风格”杂志的介绍他的文章的首页     作品   作品   作品   –BG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图形设计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优秀的设计。为什么罗德岛设计学校是那样的抢手,录取门槛恨不得比海普斯(HYPS)还高。设计是艺术,需要天分,并不是专凭训练就可以的。这一点跟技工完全不同。设计也是专门的学问。哈佛够牛,这么牛的学校也要给设计专门留一块自留地。不是一个专业,不是一个系,而是整整一个学院。如同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文理学院,神学院一个级别。这就是人文学校的特征。"不求实用,但求创意"。 Tad是搞图形设计的。他在完成了他的"光画"的创意之后,又回到了传统的媒介。同几乎所有设计人员一样,他是铁杆"苹果MAC"派的。在计算机使用上,他跟我是不同流派。     这两幅设计是我几年前从他的打印机上摘下来的。他是很低调的人,不愿意活动,招摇,提升自己。他静静的思考,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那次,我在他屏幕上看见这个,我挺喜欢,就要了下来。直接打出来,请他签上字。另外一幅是已经在打印机边上的,也一同捎上了。这些实际是他的一些早期构思,一些创意的想法。也许他自己未必对这些图案满意。如果我不要下来,也许这些闪光就一瞬即逝了。艺术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能让作者本人感到满意?也许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完美,永远是一个幻像,让人毕生追求。 我这次拜访他,他给了我一本册子,里面他自己的1992到2000的一些创意。这是一个系列,主题叫Circle Marks 1992-2000 work in progress。猛一看,觉得很抽象,很迷惘。回家仔细慢慢地静心欣赏,一页页,很有意思的演化。 同时送给我的,还有他的学生的两本习作。 一个在前言里说:What may seem to be the simplest things in life, in fact, arethose which require the most thought. What you are about to observeare the final result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图像设计–伟大思想

  这是一本书。   这本书是Tad的礼物,一本很经典的图像设计的画册。图像设计是Tad的本行和特长。 书里夹着一张卡。     他家里也有一本这个书,我很喜欢翻看。后来有一个机会,他送了一本新的给我。不久,我就离开了芝加哥。 画册里面是一页一页非常精美的设计。书名叫:Great ideas: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设计过很多著名的广告招贴画。 这本书是1976年版,庆祝美国国庆200年。 这本书收集了从1950年到1976年设计。主题就是Great Idea of Western Man…One of a Series 这个系列开始的目的是配合给"西方大书"的广告宣传。后来独成体系,不局限于西方大书。 这本书的设计非常友好易读,也是一页介绍,一页图,面面相对。左页左栏是介绍主题,左页右栏介绍艺术家。右页就是设计。 每一页设计都表现了西方的思想家,或者思想。简单明了。充分利用了图像的表现力来表现作者对主题的理解。 下面挑出几张来  第一张是汉密尔顿。为了1976年美国200年国庆出版,老汉自然是排第一。这个设计实在是很普通。 下面就大致按姓氏笔划排列。因为传上来的文件是按姓氏笔划的次序,我懒得自己组织。  亚里士多德 很沉重的感觉,没有留白,图像构造得很“繁忙”。亚老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的。那么多的著作,怎么能有空闲。  伊索 文学家。创作很多著名寓言。图案并不欢快,他是奴隶。除了龟兔赛跑之外,主图案是什么?苍瘠,力量?  阿奎那,伟大的神学家。建立了严密的神学体系。用大脑思考神学。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神学也是可以这样逻辑思考的。他的体系非常亚里士多德化。后人的科学思考,文艺复兴,无不是从研究他的神学体系开始的。从研究到挑战,用的都是同样的武器–逻辑。这也是一个背反现象,阿奎那建立了神学体系,却给后人提供了靶子和弹药。现在人们总提到笛卡儿,珈里略。阿奎那就是他们的“巨人肩膀”。 图像,神学院的高墙,思想的闪光。  阿连留。廊下派哲学家。罗马皇帝。我前面介绍过廊下派。 也是一个圆形的主形,跟伊索类似。但是里面的图像不沉重,谈不上欢快,但挺随意。而伊索的圆内很力量,很压抑。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万物归一

    这是另外一幅,1992年的作品。这是作者的封"笔"之作。从那之后,设备就回归了茫茫的宇宙。本来无一物。。。 这个作品没有上面一幅那样的刚性有序。"道生一"更加简洁,只是一条短短的曲线,很随意。然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作者本人对这个作品很满意。这次我们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把这幅摘下来拿走。" 这幅画的下方,有着几块明显的反差强烈的几何图案。也许代表着作者当时的心情。十年的创新探索,终于画上一个句号。满足,遗憾,充实,留恋?永远是个问号。后来再怎么用描述,终究不似当时那一刻映写到纸上的图像那样真实。 万物有开始必有结束。开始的那一刻出现就决定了必然有结束的那一刻的存在。而这始终之间的大千世界,可以玩出畅意挥洒的艺术。 书本翻开,书本合上。书的好坏在于这翻开合上之间的内容。 玩牌,不在于拿牌的好坏,而在于玩出来的精彩。 这是作者19年前个人画展的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 我第一次见到Tad就是在这次展览上。 –BG 10/9/07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

道生一

  道生一。 这幅作品,87年8月的。质感像是大一片金属,有着金属的光泽和层次。图形上是由一些几何方块构成。 这幅作品是在相纸上完成的,而作画的"笔",就是"光"。这个相片的底片,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这些简单的图形,依次在"光"和"不光"的交替之下,随着相纸的各向运动,造出层次,造出复杂,造就了这一幅作品。 这篇作品想表达的什么?各人自己体会。你的体会就是它的意思。作者完成了它,尘缘已断,它的解释权就是观众的了。作者一开始就没有想诠释它。这只是那一瞬间的灵感和一次次的尝试。 在创作之前,作者面对的是一片空白,坐着沙发上对着白墙。在一根根的香烟烧去之后,头脑中有了一个图像的设想。 这个图像这时非常遥远,象是神灵一样若隐若现。它的实现也不是简单的泼墨挥洒那样直接。这个无边的等待,进一步催动着创作冲动,这个漫长的过程,考验这作者的恒心和毅力。 这个复杂的形象要源于"一"个简单的图形。这个简单的图形就是从道生出来的"一"。这个"一"定下了这个世界的基调。 这个"一"还不是一个’实现’,它还相当于这个世界的"概念身"或"抽象身’。但是它是烙印。 这个世界的实现还需要光,"要有光,便有了光"。这"光"将能使这个原始图像"一"映射出来一个个的影像,这就是一个个"化身"。 以上是"静态特性"。作为"动态行为",就是这个光的长短虚实,图像的前后左右,平移转动。从这个"一"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姿的形象。这里,需要很强的技巧,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对感光,对摄影,对运动的空间感,都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一举一动之间,就是在创造着这个世界。 且慢,这时,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但是已经"存在",而且只是一个存在。从一个模糊的前瞻,变成了一个"存在"。依然是神秘。这个神秘,依然充满了诱惑力。面对这个神秘,作者依然激荡着创作的激情,实现的冲动,揭示世界的迫不急待。 当相纸落如显影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图像的显现,作者的情感要经历一次强烈的突变。从期盼,兴奋,到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懊恼,或许加上再来一次的冲动。建立下一个企盼。 这,就是这个作品的诞生记。 这个创作手法,很"道"。创作过程也是需要非常深的修行,绝不是急功近利者能够完成的。这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求道入禅的过程。 求道入禅就是艺术。 –BG 10/3/07  

Posted in 昨日艺术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