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相关性研究

<谈着最著名的科学著作,大家谈到自私的基因,有观点认为如下>

> 记得XX说,他相信Richard Dawkins对现在婚姻道德的解释:男人的精子库很
> 大,都想任意不受限制地交配;女人卵子很宝贵,任意不受限制地交配不现实。然
> 而男人如果任意交配,有可能最终认不出自己的子女。自私的基因导致一夫一妻。

不同意。

这里从自私的基因到一夫一妻是N级弱相关。N至少大于五。N>>5

自私的基因是一个生物上的现象,
一夫一妻是一个伦理上的现象。
从生物到伦理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请耐心看下去。

现象:
(1)自私的基因
从有生物开始,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有一个特性
,就是他们能一模一样地繁殖自己。现在知道,这里的"一模一样"就是由生物的基因决定的。生物的基因法则,就是每一个个体都尽最大努力,尽量多地繁殖自己,将自己的基因尽可能多地传下去。这就是自私的基因。

观察:这是生物最初期"行为",在这里只有一个法则按照大和尚的理论,只有一个本征态。
这里没有"利他行为",也没有"害他行为",更没有"社会行为"
。这个行为不能称为”原罪"。因为它是中性的。它所关心的"只是""自身"的繁殖。从显密的观点来看,原始的生物是纯"密宗"型的。

假说:如果没有"自私的基因"这个"现象",生物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你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对话。

(2)基因变异
基因在繁衍的过程中会随机地变异
。经过自然筛选,"真正"更加"适合"的基因将继续繁衍。不"适合"的基因将断绝。

注:这个现象并不是我们谈论的主题(自私的基因)。我们将承认这个现象。利用这个现象来。而在这里并不去深究这个现象(否则光是这个问题也是没完没了的)。

以上两个现象,它们将是我们的第一原理。从它们开始我们进化,包括生物的进化和伦理的进化。

(甲)植物性

假说:植物的生存竞争是争夺能量(阳光)的竞争。

公理一:生物的生存是需要能量的。

植物的局限:植物的迁移能力比较弱,迁移周期比较长。除了需要非生物的动力外(风水),而且可能需要其它生物(如动物)作为载体。植物不能主动地选择生存环境。

结论:植物的生存竞争是局限在它的局域环境内。在局域的环境内,植物尽可能第争夺更多的能量使自己长大,繁衍,扩散。占领整个山头。但是它们没有社会性。

观察:北方的大树,如果两棵挨得很近,它们会形成螺旋型的形态。北面的一棵树会逐渐绕到另一棵树的南面,如此往复,形成螺旋。

观察;在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大树会自私地生长,这个过程将会使小树(同类或异类)没有足够的能量而死去。

观察:在植物的生存中,没有利他性,也没有害他性。可以有自我保护机制。

观察:在植物的生存中,没有伦理性。大树并不因为下面的小数是自己的子孙而不去争夺能量。也不因为附近的树是自己的子孙(或近祖先)而不相互授粉。

结论;植物生长依然是自私的基因法则占据发展进程。

(乙) 动物性(非人类)

假说一;动物的生存竞争是争夺空间。

假说二;对血缘的认同是动物社会性的第一步。

公理一:生物的生存是需要能量的。

动物相对植物的优势。
1)动物不需要直接地从太阳获取能量。动物的能量来源于食物
(动物或植物)。
2)动物可以自由地迁移。

动物的生存相对于植物的生存,从对阳光的争夺变成对食物的争夺。由于动物的活动性,强壮动物对食物的占据,并不局限于"窝边草",而是转变成对生长食物的地域的占据。所以说动物的生存竞争是争夺空间(假说一)。

动物是什么时候对血缘开始认同的呢?
鱼类:不是的。金鱼甩完仔后,如果不尽快分开,金鱼会将自己产的
仔象吃鱼虫一样统统吃掉。鱼类的繁殖是靠大基数,低成活率来维持。这是它们的生存法。
两栖爬行类:不全是。这类动物,尽管是蛋生,但是不全是自孵
。象青蛙,海龟,完全是天孵。它们有一点好处。它们一般自己不吃自己的蛋了。它们产蛋的基数比鱼类要小多了。成活率也相对高多了
鸟类:鸟类是第一个整体显示对血缘认同的类别。鸟的繁衍是自孵蛋
。鸟类有了明显的"亲子"行为。母鸡孵蛋的领域是谁都不能侵犯的(俗话说:没事儿别惹抱窝鸡)。由于对血缘的认同,鸟类有了"利他"行为(母鸡替小鸡找食)。也有了"害他"行为(摧毁非血亲幼子)。

哺乳类:哺乳类对血缘的认同更强。"利他"和"害他"行为更加强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狮子社会远远不是像<狮子王>里写得那样文质彬彬。一旦新的雄狮称王,所有前狮王的幼子都要被咬死。只有这样,母狮子们才能停止哺乳,从而转入发情期。尽管新狮子王的目的是宣淫,但是实际效果是消除了前狮子王的部分基因。自私的基因到了这个阶段有了攻击性的(害他)效果。

社会性:群居不是社会性。大树也是成片生长。鱼类也是成群。但是它们没有社会性。它们只是群居。社会性的基本单元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里面的个体有依赖性,依赖的提供方则是一定具备了"利他"行为(否则他不会提供)。注意这个集合不一定是家庭。家庭是很晚很晚以后的概念。从物理的角度来说,相互作用一定要有广义的介子交换,有了相互作用这堆粒子之间就有了社会性(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种现象)。没有介子交换,各个粒子之间没有作用,那怕是它们之间很近,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粒子。

由上所述,"利他"性的最初动力是对血缘的认同。对血缘的认同的动力也就是出于自私的基因。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更有利地传播下去。与"利他"性同时出现的就是罪恶的"害他"性。目的只有一个,让"自私的基因"繁殖。"利他’"害他"性出现的那一刻就是社会性的出现。所以,社会性从一开始出现就带着它的罪恶性同时也有着它的美丽性。

用计算机按照“基因算法”模拟的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自发地"产生成团现象,互动现象。社会性?也许。

注意这里只是谈到了简单的社会性("利他")。这里还远远没有谈到伦理,家庭。现在只是社会的萌芽。

待续

–BG 12/16/06

动物(非人类)是没有伦理性的。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有了利他行为,有了社会性,有了亲子关系。但是它们并没有形成伦理关系。在这些动物社会中,随着幼子的长大,进入青年。它们也开始传播自己的"自私的基因"。在那里世界是混沌一片。小公鸡可以踩老母鸡。小兔子可以交配兔子妈。猪爹可以趴猪女儿。这就是赵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同是作为哺乳类,非人类母体的"卵子很宝贵"。甚至更加宝贵(例如大熊猫)。你人类又有什么可特殊的呢?所不同的是非人类动物不必要去关心"最终认不出自己的子女"的问题。人类又有什么理由关心呢?但这本来就不是"自私的基因"所应该关心的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方面所该关心的问题。

所以从"自私的基因"根本推导不出"一夫一妻"的必然。所以我说它们是弱相关。

下面谈"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伦理。

我曾经说过伦理学是古代哲学里最由争论头的东西

从字面上来讲,伦理就是让人的"伦常有条有理"。说白了就是"不要像兔子那样乱伦"。
西人的伦理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解决的这个问题。当基督教向蛮族传播
的时候,首先解决的就是蛮族的伦常问题。不要乱伦,不要杀亲属(害他行为)。如果你把尼布龙根的传说里面人物严格按照家族树画下来,你就会发现那不是一个"树"状结构。而是一个复杂的"图",是网络。西弗利的爹妈是兄妹,西弗利的实际上的老婆是他1/2血统的姑姑和姨(因为爹妈是兄妹,姑姑,姨是一样的)。

人和动物在性行为上的区别是在于伦理而不在于"自私的基因"。人类的社会性之中的家庭,夫妻,姬妾,二爷等等关系也都是伦理的结果。伦理的最低标准就是防止乱伦。而姬妾,二爷并不是产生乱伦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那么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要保持这个伦常的呢?

前面说过了植物的生存是争夺能量,动物的生存是争夺空间。

下面说人类

(丙)人类

假说一;人类的生存竞争是争夺时间。

公理一:生物的生存是需要能量的。

让我们先跨过漫长的时空比较一下现代人类同普通动物的差别。(以后我们会再探索这个过程)

非人类动物一代一代重复地干着同样的事情。只有当它们的基因突变的时候(千万年),它们才有可能改变一点点行为。

人类有着很强的记忆。
人类有着丰富的语言。
人类有着严格的文字。

由于这些理由。人类能够从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从前人的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用前人的知识和物质积累创造更好的生活。人类不必要重复前人的劳动。这就是假设一所说的:人类的生存竞争是争夺时间。确切的说是争夺前人的时间。争夺前人的知识,争夺前人的积累(知识和物质性的财富)。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死"。
这就是牛顿的"巨人肩膀"。
这就是孔子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人类文明的时间积累性!这就是哲人先知们对人类过去文明的热爱,对人类现在文明的建设参与
,对人类未来文明充满希望的原因。

人类在这方面尽管做得不够完美。人类会一再一再地犯错误,一再一再地像动物一样重复过去的劳动。但是即使是这样,即使是经历了一千年的中世纪,人类的发展进程还是大大地快于任何一种非人类动物。骄傲去吧,人类!盖着被子使劲儿的去乐吧,人类!我们,人类,是自然的选择。

假说一论毕。

假说二:动物的乱伦性是因为它们不能够区分父母子女同其它同类。
如果动物能够区分它们的血缘至亲,那么经过长期的进化
,它们应该能够发展出来基本的伦理。(为了保持简捷性,关于进化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我将在另外的文章里叙述)。简单结论就是,动物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爬上第一个台阶。

而人类却因为上面的特性,翻越了一个一个又一个进化上的楼梯。
由于记忆,人可以记住谁是他们的父母子女。
由于语言文字,人类可以从祖上的记录中知道,人类是可以有选择性
的进行性交。可以审美,可以意淫。却仍然可以使自私的基因最大限度地的繁衍下去。

假说二论述毕。

观察:人类青春的躁动其实就是动物性本能的表现。

如果观察一下兔子或鸡。血缘"亲子"关系只维持到子辈的儿童期。一旦子辈独立奔跑,独立觅食,开始发情。所有在人类意义上的伦理关系全部就全部消失了。各个动物个体处于完全相同的起跑线上进行"自私的基因"竞争。这个公平竞争的结果,就存在有乱伦的可能性。这个群体越大,发生乱伦的机率就越低。群体越小,发生乱伦的可能越大(例如,全是血亲的极端情况,就是必然)

对人类,这一"动物性"的"同一起跑线"情节依然存在。青春期的人类试图摆脱父母辈的控制。人类开始躁动。人类的"自私的基因"一次一次地冲击着伦理的大堤。这就有了"洛丽塔"跟老妈斗法,这就有了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杀父娶母情节。弗洛伊德是对的,这确实是一种性的潜意识。但是对这性意识的根源,弗洛伊德的解释还是浮于表面。现在看来,这个潜意识就是由"自私的基因"而来的。不是简单的儿童性压抑,不是因为对儿时吸允乳房的怀恋,不是因为儿童时见到父母性交的刺激。而是更深一步的,基因里面的,那对"同一起跑线"的渴望,是公平竞争的渴望。如果弗洛伊德有今天的基因理论,我想他一定能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一渴望不一定会演化成乱伦的行为。但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伦理同基因的冲突中,每个人的反映会不同。有人没什么感觉就过
去了(外向探索型的人)。有人因此而自杀(极度忧郁的人),有人背着一辈子的心理障碍(内向放不开的人)。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人在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是对性意识的探索)的时候,他总是先探索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小孩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庭。如果把对大众情人的性幻想变成了他最熟悉的环境。把男女正常的交往变成了他最熟悉的环境。伦理同"自私的基因"的冲突相对来说就不会那么强。所谓的"天天见欲,处处不乱"。这种乱伦意识的表现强度,其实和前面说的动物现象一样,群体越大,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观察论述完毕。

下面回到前面跳过去的命题。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假说一"里面的特性?
根据现代科学对人类返古现象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
,对于完全缺乏语言能力的人,他们的基因里少了正常的FX134(或者另一个号码)。从猴类,猿类,类人猿,古人类的研究发现在N年前(节目里说了,我不记得了),一部分"人"的基因那条语言变成了现在的FX134。随之而来的现象就是,没有变异的"人"很快就灭绝了。丰富的语言从此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从此人类可以将一代代的传说口口相传下来,人类可以将古代的经验传下来。人类从此进入了以"积累时间"为特征的告诉发展时代。
见PBS的节目

回到最初的命题:

在论述人类发展和自私的基因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人类夫妻的个数,从来不是一个必须满足的边界条件。无论是一夫多妻,一夫一妻,一妻多夫,走婚,先孕后婚,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为了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采取的必要手段。在这些手段中,"最终认不出自己的子女"从来没有变成一个顾虑。在这些制度中,有一条倒是大家尽量遵守的,这就是尽量不要出现乱伦。这就是中外文明一再强调的"伦理"的底线。

下面看几个例子。

中国的侄娣制下,幻数为9。如果仔细看看这九个人的选拔方法的规定,可以看出,乱伦的可能几乎是没有的。另外一个仁兄说什么中国古代是群婚,很野蛮等等。原先没时间回答他,这次一并答了。其实他自己看看书就知道了。中国周朝的文明程度相当的高。早就超出了蛮荒时代。除了婚姻之外,其它很多事情都规定的非常细致。算是很人道,很健康的生活方式。

先孕后婚。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这样的方法。春天来了,大家泼泼水,唱唱歌,扔扔荷包,然后进树林子里头性交。折腾那么一个星期,回家如果肚子大了,结婚,如果肚子不大,下回换个人再试。什么时候肚子大了什么时候结婚。其实这种事情常年都能进行。如果男的弄不大女人的肚子,活该你打光棍。女人"卵子很宝贵",凭什么浪费在你身上?少数民族人口本来就少,浪费不起。
类似的节日西人有所谓的狂欢节。就是春天的寻偶,接种节
。目的就是一个"绝不浪费一个卵子"。女人也是"不见皇军不挂弦儿"。一夫一妻?做梦呢?

希腊的迪奥尼索斯神,让尼采这家伙科普成了酒神,显得特纯洁。其实这小子可不仅仅是酿酒,唱歌跳舞的神。这小子还掌管着替人种人的使命。有点像中国的送子观音。喝酒,跳舞唱歌是手段,酒能乱性,歌能迷心,大家围着火堆,吃肉,喝酒,唱歌跳舞,淫乱,最后的结果也就是"绝不浪费一个卵子"。古希腊的丈夫最怕(恨)这个仪式了。可是由于是宗教仪式,还不能反对。我管这个节日叫古希腊男人的"绿帽子节"。这个神到了罗马叫马库斯神。

还有什么?

对了,旧社会,古代媒婆看什么?看屁股,屁股大,骨盆大的女子能生养,这个特征对男家一定要强调的。谁也不想娶一个不能生的。"绝不浪费一个卵子"。目的?自私的基因!

另外,布兰妮小甜甜为什么找"开文费得滥"。她想要孩子,拿开文当种马用!最早的一个结婚结了58个小时的那个是个雏儿,没有好的记录,不保险,赶紧离了。开文跟前妻生过,记录好,成功率高。结果不错,三年生了两个小孩!现在一脚踹开"开文"。她自己现在日子过得多滋润。这也是"绝不浪费一个卵子"的例子。而且也是"自私的基因"的效果。一夫一妻?在哪儿啊?

结论

自私的基因,正确!
但是自私的基因同一夫一妻的相关性是N级弱相关,N>>5。

证毕

累了。

–BG 12/16/06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读书:随笔.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 Response to 自私的基因:相关性研究

Leave a comment